为了推进面向实践的研究转向,把实践问题与理论问题更好地联系起来,使管理研究有更多的理论突破,以扭转现在论文写作中一味地追热点、缺少与重大理论问题的联系、编造理论和选题缺少实践依据(公式化选题)的不良风气。我刊专业主编组尝试提出一组选题建议,供研究者参考。期望研究者在观察实践现象时能够看到现象背后可能隐伏的重大理论问题,使面向实践的管理研究能够取得更多有意义的理论突破。
我们也希望所有作者、读者和关心管理学发展的人给我们提出选题建议。
有管理能力的企业家和有战略眼光的职业经理人在许多场合表现出了共同的特征,或许将这些成功的企业领导称为“战略家”更为合适,鲁梅尔特在他的著作中把战略家作为了人们应该学习的榜样。我们认为,有关战略家的研究可以推进企业家或企业家精神的研究。在这一概念下,可探讨的问题包括:
规模与范围是企业重要的战略变量,也是企业基本的结构特征。然而,产业技术的演变使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在不同产业、不同价值活动上始终发生着变化,有些产业中的规模经济正在增强,有些正在变弱,企业的形态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伊丹敬之在近著《平成企业》中提出的“复杂性产业化”问题使得规模与范围的探讨产生了更多的议题:
从产业复杂化角度探讨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形成机制;
模块化、内部模块化等不同产品架构的生产方式中规模经济的变化;
范围经济作为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内部协同的成本与效益;
一些特殊价值活动(如研发、促销)的规模效益。
公司制度是支撑企业运行的基本架构,包括董事会、高管团队、基层单位的议事、决策和实施的相关规则和常规。在实践中,公司制度始终在演化中,新的形式、新的探索不断出现。“公司是谁的”这一问题,也在学界和企业界被反复提出。从不同角度认识公司治理与管理的矛盾,并寻求化解的途径,是学者们承担的一项任务。在这一领域,可能的研究问题包括:
公司制度在企业知识创造与积累过程中的作用;
公司制度对于企业家精神的支持或约束;
不同利益团体在公司决策过程中的作用。
现代制造业企业的结构特征包括以产品、地域多元化和纵向联系为主要内容的分部制,这一领域的理论似乎非常成熟。但实际上,像卡西欧、苹果公司等由不相邻的经营环节组成的纵向体制,像谷歌、苹果等公司采用的新型分部制,显示出了企业对顾客感知和技术发展的重视,这已经不是传统的交易成本理论或系统弹性等概念能够解释的了。在这一领域,可以研究的问题包括:
分工的变化对企业的生产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人际之间的分工与技术工序的分解已经成为了两个几乎是无关的演化方向,以知识、综合能力为导向的分工和以增强单项技能为导向的分工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如在一些企业中“作业岛”(单元生产方式)取代了生产线,技术产品销售中的“铁三角”等。
受到科技、经济、社交网络、文化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人们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显著变化,对这些变化的仔细观察和深度的理论解析将为管理者认识市场、认识顾客提供更可靠的依据。我们希望在这一方向上能够看到如下研究:
已有学者指出“自熊彼特首次将创新定义为新组合以来,创新研究积累了大量的成果。…但没有把太多的注意力投入到创新的核心定义中。”并建议重新审视创新的本质,得出在现代竞争环境下管理创新的理论和实践启示。可继续探索的议题包括
从知识论的角度认识企业活动,是管理理论的一次重要突破。这一视角已经使人们对核心竞争力及核心刚性,对组织的学习特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且使人们有可能重新认识个人、团队和部门的分工方式,认识知识资源的特殊性和新的竞争机制。当前被热议的“数字化转型”,更应该从知识论角度来认知。建议研究的题目包括:
竞争优势是市场经济中企业战略永恒的主题。关于竞争优势与“超额收益”的联系,早已有学者提出了质疑,既然人们开始重思“创新”、“消费行为”等重要概念,对“竞争优势”的重新认识也势在必行。在这个方向上,可以研究的题目包括:
产品和产品族、核心技术乃至企业整体的竞争优势的含义与测量方式;
竞争优势持续的时间、是否难以模仿的原因与影响因素;
根据竞争优势的类型和构建方式来认识竞争战略的类型和内容。
调查研究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最为基础的研究活动,好的调查研究结果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社会情境的真实描述,还可以为理解其他成果提供有价值的背景资料。需要说明的是,调查研究不仅可以在很大的领域或地域范围开展,也可以在一个相对狭小的区域甚至一个企业中开展,包括: